熬夜研究三天,我搞懂了蛋仔派对画脸脸的所有门道
凌晨2点37分,我第18次重画蛋仔的腮红时突然悟了——这玩意儿根本不是「随便涂两笔」的事。上次直播有个粉丝问我「为什么照着教程画还是像被揍了一样」,现在可算能说清楚了...
一、那些教程没告诉你的底层逻辑
所有教画蛋仔脸的都在说「先画椭圆再加表情」,但没人解释为什么新手总画成发面馒头。其实关键在于三维理解——蛋仔的圆脸是球体不是纸片,这点从游戏建模文件里都能看出来(参考《蛋仔派对角色建模手册》2023版)。
- 致命误区:平面思维画法会让五官像贴纸一样浮在脸上
- 正确打开方式:想象用马克笔在乒乓球上作画,线条要有弧度
1.1 五官定位玄机
试了三十多种排列组合后,我整理出这个黄金比例表:
部位 | 水平位置 | 垂直位置 |
眼睛 | 中线两侧0.3cm | 顶部往下1/3处 |
嘴巴 | 正中对齐 | 底部往上1/4处 |
注意这是针对标准脸型,如果是委屈脸要把整体下移5mm,别问我是怎么发现这个的...
二、让表情活过来的冷门技巧
上周帮网友改作业时发现个现象:80%的人都在用纯黑画眼睛,结果像死鱼眼。游戏原画师小林由纪在GDC演讲提过,他们其实用了三层渐变色:
- 最外层:深棕(色值#5a3a2a)
- 中间层:咖啡色带高光点
- 瞳孔:近乎黑色但有反光
凌晨四点实验出的腮红秘籍:用半透明笔刷先铺橙粉色,等快干时用橡皮擦擦出中间浅色区,最后手指抹开边缘。这个技法是从传统水彩书《Painting Light》里扒来的,没想到用在数码绘画上也成立。
2.1 表情包量产方案
突然要画二十个不同表情时,我发明了这套流水线操作法:
- 批量复制基础脸型图层
- 用液化工具推拉出不同嘴型
- 眼睛用预设动作库旋转角度
- 最后统一加动态模糊效果
省下时间够我多睡两小时,虽然最后还是在调试眉毛弧度...
三、设备与材料的真相
看到有人争论数位板型号,实测发现压感级别根本不影响最终效果。我用过2048级和8192级的板子画同个表情,导出后根本看不出区别。关键反而是:
- 屏幕色准(Delta E≤3)
- 防误触功能
- 笔尖阻尼感
颜料选择有个血泪教训:别用纯白色当高光!游戏引擎渲染时会自动提亮,实际要用淡奶油色(#fff9e6),这个数据是从游戏贴图文件反推出来的。
咖啡杯在桌上留下第5个印子时,突然想起还没说线条抖动的问题。其实开启软件里的笔迹修正功能就行,调到5-7档既能保持手绘感又不会太歪歪扭扭。这个数值是问了三个职业画师取的平均值。
四、从模型文件反推的终极心法
解包游戏资源后发现,官方表情都是分层渲染的:
图层顺序 | 作用 |
底层 | 基础肤色+环境光遮蔽 |
中层 | 腮红/阴影的柔光效果 |
上层 | 高光+边缘光 |
模仿这个结构后,我的作品突然就有了「官方的味道」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环境光遮蔽别画太重,否则会像长了胡子...
窗外鸟叫了,最后分享个邪道技巧:画困倦表情时,把眉毛前端抬高1像素,效果比下垂更传神。这个发现来自连续熬夜48小时后的自我观察——现在我的黑眼圈倒是很适合当反面教材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