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拍活动中如何避免违规行为:这份指南让你心里有底
老张上周在二手设备拍卖会上吃了大亏。他看中一台九成新的数控机床,举牌到28万时突然杀出个生面孔,直接把价格顶到35万成交。后来才听说那人压根没打算买机器,就是来抬价的。这种糟心事在拍卖圈子里还真不少见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竞拍里的那些坑。
一、这些违规操作你可能都见过
周末逛古玩市场时,常能见到摊主和熟客打眼色抬价。这种「唱双簧」的把戏,放在正规拍卖场就是典型的串通竞价。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023年数据,近三年因此被工商处罚的案例年均增长17%。
违规类型 | 常见场景 | 法律后果 |
虚假竞拍 | 安排托儿抬价后弃标 | 《拍卖法》第37条罚款5-20万 |
隐瞒瑕疵 | 不说明拍品重大缺陷 | 买受人可要求三倍赔偿 |
恶意围标 | 多人约定不互相竞价 | 构成刑事犯罪 |
1.1 手机拍卖App里的新套路
现在连线上拍卖都玩出花活了。某二手车平台去年就被爆出「机器人报价」,系统自动生成虚拟竞拍者。这种技术型违规更难识别,往往要等成交后发现流拍率异常才会露馅。
二、三招练就火眼金睛
去年杭州艺术品拍卖会上,有位大姐靠这三板斧成功避开陷阱:
- 提前半小时到场看实物,用手机录下拍品状态
- 对照拍卖清单逐项检查说明文字
- 观察其他竞拍者是否有固定互动模式
2.1 文件核对的正确姿势
别光盯着拍卖公司给的图册,记得要查「三证一备案」:
- 拍卖经营批准证书
- 标的物权属证明
- 瑕疵告知书
- 文化艺术品备案号(如涉及)
三、技术手段防违规
现在有些拍卖行开始用区块链记录竞价过程,每个出价都上链存证。深圳某珠宝拍卖会就用这个技术,把串标举证时间从两周缩短到20分钟。
3.1 普通人能用的监测工具
- 全国拍卖行业监管系统(输入拍卖行名称查资质)
- 企查查企业风险扫描
- 天眼查司法涉诉记录
四、遇到问题怎么办
上个月有位做茶叶生意的老板,在普洱茶拍卖会上发现自己的举牌总被忽略。他当场做了三件事:立即要求暂停拍卖、请公证人员见证、用手机多角度录像。后来查实是竞拍器信号干扰,成功避免了损失。
拍卖师老周常说,合规就像喝茶,水温差一度味道就变。现在很多拍卖行开始在会场放自助查询机,扫码就能看标的物的完整档案。下次参加拍卖会,记得提前到会场转转,说不定就有新发现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