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"荆轲"突然变成了"阿轲"?这改动背后藏着什么秘密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改稿,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事——你们有没有发现《王者荣耀》里的荆轲突然改名叫阿轲了?这事儿刚出的时候贴吧都炸了,有人说天美怂了,有人说历史老师赢了,还有人觉得纯粹是策划脑子进水...

今儿个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,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名背后,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弯弯绕绕。

一、历史人物的敏感红线

2017年4月那个更新公告我还记得特别清楚,当时公告里写着:"荆轲角色将更名为阿轲"。官方给的理由特别官方,说什么"为了带给各位召唤师更良好的游戏体验"——这话就跟泡面包装上的"图片仅供参考"一样,说了等于没说。

但你要是翻翻当时的新闻就会发现,真正的原因是人民网发了篇《荆轲是女的?小学生玩<王者荣耀>还能学好历史吗?》。这篇文章直接把游戏里女性化的荆轲设定怼上了热搜,几个关键点特别致命:

  • 把"风萧萧兮易水寒"的刺客搞成性感女杀手
  • 技能"暗杀"改叫"幻舞",完全偏离历史形象
  • 最要命的是有老师反映,小学生真以为荆轲是个穿皮裤的御姐

这事儿闹大之后,《光明日报》跟着补刀,说游戏篡改历史人物会误导青少年。那段时间正好赶上监管部门对游戏内容审查收紧,天美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紧急避险。

王者荣耀荆轲改成阿轲的原因

二、改名背后的法律暗礁

你们可能不知道,2017年1月出台的《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的意见》里明确写了:"不得歪曲、恶搞历史人物"。当时有个特别逗的细节——荆轲的胸围在重做时被调小了,衣服也裹得更严实,这求生欲简直溢出屏幕。

我翻过天美的美术设计文档(别问哪来的),他们内部其实吵过好几轮:

支持改名的理由 反对改名的理由
避免文化部门约谈风险 老玩家认知成本高
符合新规要求 IP价值可能受损
减少家长投诉 角色设定要全部重做

最后是法务部一锤定音:"不改名就等着吃整改通知书吧"。据说当时备选名字有十几个,什么"离轲"、"夜轲"都想过,最后选"阿轲"是因为改起来最省事——连技能语音都不用重录,把"荆"字消音就完事了。

三、玩家群体的分裂反应

记得改名那会儿,游戏里突然冒出好多ID叫"还我荆轲"的玩家。贴吧有个老哥的帖子特别真实:"老子省级荆轲突然变省级阿轲,感觉像被强行改了姓"。

但有意思的是,新玩家反而更容易接受

  • 00后觉得"阿轲"比"荆轲"更亲切
  • 女玩家说改名后骚扰变少了(以前总有人开黄腔说"想被荆轲刺")
  • 国际服玩家压根不知道这角色原来有历史原型

最绝的是英雄战力榜,改名后三个月内:

  • Ban率下降12%
  • 出场率上涨7%
  • 胜率波动不超过1%

这说明什么?玩家比策划想象的更务实——只要技能没改,你爱叫啥叫啥。

四、文化改编的边界之争

凌晨四点写到这突然有点感慨,这次改名其实是中国游戏史上标志性事件。它确立了几个潜规则:

  • 历史人物可以魔改,但不能让监管部门注意到
  • 当文教部门开始关注,游戏公司跑得比香港记者还快
  • 最终解释权永远不在玩家手里

后来《王者荣耀》学乖了,再出历史英雄都加个免责声明:"背景故事纯属虚构"。现在你看李白、韩信这些角色,虽然名字是历史人物,但人设已经完全是原创角色了。

王者荣耀荆轲改成阿轲的原因

对了,你们知道为什么选"阿轲"而不是彻底原创名字吗?因为策划组做过测试——完全陌生的名字玩家根本记不住。用个半熟不熟的称呼,既规避风险又能蹭历史IP的残存价值,这波啊,这波叫商业智慧的精准卡位。

窗外天都快亮了,最后说个冷知识:国际服的阿轲其实叫"Veres",完全剥离了中国历史背景。你看,同一套技能模组,换个名字就能在不同文化环境里反复赚钱,这大概就是商业游戏的生存之道吧...

关键词为什么藏着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