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开黑时,突然想到“王者荣耀不征不辞”这茬
凌晨两点半,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。刚输掉一局排位,队友挂机、对面反野、中路全程梦游——这种时候脑子里总会蹦出些奇怪念头。比如,“王者荣耀不征不辞”这六个字,到底在说什么鬼?
一、字面意思像个谜语
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是在游戏加载页面,当时差点把冰可乐喷屏幕上。“不征不辞”听着像文言文,但翻遍《王者荣耀》官网和更新公告,压根没官方解释。民间倒是流传几种说法:
- “不主动征召也不推辞”:排位赛BP环节的潜规则
- “不征兵不辞退”:早期测试服英雄调整的梗
- 纯粹输入法错误:把“不争不吵”打成了“不征不辞”
最靠谱的线索藏在2017年3月的《王者历史课》栏目里。策划提到英雄设计要兼顾“不强行征用历史人物原型,也不刻意回避文化元素”,但这句话后来被玩家简化成了现在这样。
二、游戏里真实的“不征不辞”现象
不管起源如何,现在的对局中确实能看到几种典型表现:
1. 英雄选择时的默契
场景 | 表现 | 案例 |
巅峰赛1800分以上 | 默认ban掉镜、澜、大乔 | 没人打字要求,但必定出现在禁用位 |
五排车队 | 打野位自动让红buff给射手 | 从开局就形成的资源分配习惯 |
2. 对局中的潜规则
上周用孙尚香时遇到个细节:对面打野明明能抢暴君却突然停手,后来发现是他们家中单掉线了。这种“不趁人之危”的行为,也算某种意义上的“不征不辞”。
- 逆风局不投降:哪怕水晶只剩一丝血
- 演员局集体举报:10个人同时点“确认”
- 遇到人机对手:会默契地快速推塔
三、为什么这种文化能生根?
去年腾讯游戏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很有意思:75%的玩家会在对局中产生“共情”。当你知道屏幕对面也是熬夜打游戏的活人,某些规则就自然形成了:
1. 时间成本约束:一局游戏平均15-20分钟,恶意行为会导致所有人时间浪费 2. 社交压力:挂机者可能被9个人同时举报 3. 胜负之外的乐趣:有人就爱看五杀时刻的全体打字“666”
记得有局特别戏剧化:我们这边吕布开局送5个人头,本来都准备骂人了,结果发现他是用脚在操作——这哥们骨折住院还坚持打游戏。最后全队反而认真保着他打,虽然还是输了,但结算界面没人点举报。
四、当“不征不辞”被打破时
当然也有反例。上个月遇到个国服貂蝉,全程用“教你们玩法师”的语气指挥,结果:
- 强行拿蓝buff导致打野挂机
- 嘲讽辅助“不配赢”
- 最后输出还没我张飞高
这种对局结束后,通常会出现8个人举报1个的盛况。系统邮件里“违规行为核查确认”的提示,某种程度上成了新的“不征不辞”——玩家用脚投票维护游戏环境。
凌晨三点四十,又开了一局。这次队友选了五个法师,正当想重开时,看见公屏上有人打字:“娱乐局,输赢随意”。行吧,反正明天周末,就当研究奇葩阵容了。水晶爆炸前最后一秒,对面吕布还发了句:“你们清兵线的样子真帅”。
网友留言(0)